项目与服务
固网产品解决方案
    凭借多年来对电信业务的深入理解和大量研发投入,华为提供业界领先的IP承载解决方案。方案采用集群以及IP+光协同技术在核心层支持面向未来的超宽带,在城域网层面支持2G/3G业务时钟和同步信息的传送。整体方案真正实现了在一张网络上宽带/IPTV/移动等多业务的端到端承载,降低投资运营成本,保证电信级的高可靠性,改善最终用户体验,助力电信运营商应对全IP时代业务的飞速发展。

方案概述

中国移动固网大客户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包括: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接入层、支撑系统。


4?1 总体方案架构
图 4?1所示的总体方案是以3GPP/TISAPN IMS为核心控制,凭借IMS网络架构的业务与接入方式的无关性,向中国移动现有和将来可能采用的下列多种相异的网络接入方式的终端用户设备,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

  1. 按IP Centrex 或Hosted Enterprise Services(HES)的模式向IMS网的网内用户提供虚拟小交换机业务:
  2. 各种VoBB宽带固定用户,诸如FTTX,ADSL,SIP软硬终端,其它VoIP用户
  3. 通过AG/IAD的窄带POTS用户
  4. 各种VoBB宽带无线/移动用户,诸如WiFi,HSPA,LTE,WiMAX,4G….
  5. 按需整合现有包括非SIP和基于SIP的IP PBX, ,通过相应的商务中继Business Trunking模式与新建的IMS核心网相融合。
  6. 按需新建基于SIP的Next Generation Corporate Network NGCN,并通过相应的商务中继Business Trunking的模式与新建的IMS核心网相融合。
  7. 按需整合传统的PBX,按DSS1 PRA/CCSN7 ISUP信令,通过相应变换中介实体,如7515 TGW(PRA/SIP)/MGCF(ISUP/SIP)与新建的IMS核心网进行融合。
  8. 在这个IMS网络中,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按照相关的3GPP/TISPAN技术规范,向其网内移动IMS用户提供较为成熟的移动非实时业务(IM, POC, Video Sharing等)

按照网络实际情况需要,IMS核心网实现与其它网络(PLMN 2G/3G, PSTN,其他 IMS网等)的宽窄带通信业务的互通

以综合虚拟网的方式,使新建的IMS核心网与现有2G/3G PLMN网络,实现固定移动通信业务和各种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1. 从IMS网和2G/3G网电路域提供的窄带语音和宽带视频业务着手,涵盖固网和移动网目前各自提供的补充业务外,首先提供有别于这些补充业务,具有中移特色的基于固定移动融合的创新增值业务。
  2. 进一步将融合拓展到消息类等非实时业务的互通和融合,如2G/3G电路域短消息与IMS多媒体即时消息的互通和融合
  3. 2G/3G 分组域提供的非实时业务(亦即 Internet业务或者SMS/MMS等)与IMS网多媒体业务的互通和融合。

解决方案的演进:

  1. 在移动通信网(演进到3GPP R7及以后)的条件成熟时,按IMS模式最终实现固定移动全面融合的全业务网
  2. 在条件和相关标准成熟时,按需适时引入与视频类业务,如IPTV的融合
  3. 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引入与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其它数据网的高速数据业务的互通和融合

业务层

业务层总体策略:遵循中国移动业务网络SDA架构体系,实现业务能力接口规范化、业务能力复用,使用户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体验。针对不同市场推出有针对性的应用业务:

  1. 全面提升集团客户服务能力:构建集团客户业务的基础资源,建设集团客户业务的统一、通用业务平台,移动数据业务与固定互联网相结合,加快集团客户业务网的建设,实现集团业务网关的综合化
  2. 进行有特色的3G多媒体业务平台建设:结合TD-SCDMA高带宽、支持动态信道分配的特点,进一步推广视频会议、可视电话、多媒体彩铃、视频共享(VideoShare)、视频留言等3G特色业务

建设方案:基于54xx系列统一平台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全系列融合业务应用

  1. 语音、数据和视频的无缝融合:提供如VoIP、视频通信、多媒体会议、协同办公、通信录以及即时通信等核心业务能力,同时借助呈现等技术,不但可以了解用户终端的状态,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通信场景和意愿,实现个性化的业务需求
  2. 特色的个人/企业WEB自服务门户: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门户修改业务配置、设置一号通、访问通讯录、查询呼叫记录、实现点击拨号等;门户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与不同行业企业的应用相集成,如可以与OA/CRM系统、邮件、办公软件、IM以及第三方应用的集成
  3. 开放的业务创建环境:5400提供开放业务创建环境,包含丰富的业务能力引擎如呈现、群组管理、计费、策略控制等,可以供运营商和第三方业务开发伙伴开发创新的业务应用(已有合作伙伴:Accenture,IBM, Capgemini等)

核心层

1) 以IMS为核心强化对会话/业务能力的控制
包括通过IMS核心来建立跨越多个网络接入、实现多种业务诸如语音、视频、多媒体等业务控制的融合,保持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2) 建立统一的用户数据库
传统业务网络孤立的、内置在网络设备中的数据库,使得新业务部署困难、成本高、竞争力差;而在未来综合信息服务时代,运营商将会经营语音、数据、多媒体多种业务,基于宽带接入的用户将会要求实现游牧和移动,只有拥有统一的、可扩展的、独立的用户数据库,运营商才能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组合,进而实现真正的交互式服务。
3) 对承载网络资源能力的管理和控制
克服传统IP“尽力而为”传送机制不能满足实时电信业务要求的缺陷,建立标准开放的会话和资源控制接口,便于纵向可以接入众多内容提供商和终端,既利用资源和能力优势,同时保持对包括会话、计费等关键能力的管理,掌控网络的价值。

全面实现核心网IP化,建设3G网络同期引入IMS网,采用一体化的IMS网络来实现全业务运营后固定与移动等多种异质接入手段在网络各个层面的融合。
首先IMS与现有CS域的移动2G/3G R4网和固定PSTN网实现互通。
IMS网初期是针对作为网内用户的政企/集团用户的接入,以语音和视频电话业务为主,兼顾多媒体能力与网络融合能力的提供。

  1. 初期部署可以采用5060 ICS“IMS-in-a-Box”单框集中式部署,各个功能部件(x-CSCF,HSS,应用平台…)以板卡的形式存在
  2. 随业务规模扩充各个部件可以独立部署成为5450分布式 IMS
  3. 两种模式使用相同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结构,扩容平滑,不中断业务

承载层

IMS用户通过城域网或CMNET省网(漫游时)实现接入,IMS核心网系统通过SBC实现IP专用承载网与CMNET和城域网的隔离。
1)城域网

  1. 建设综合业务承载的城域网,包括集团客户接入、2G/3G基站接入、营业服务点、家庭业务汇聚、WLAN、农村信息化、综合业务接入等。组网上以机房、基站、营业服务点为核心,并统筹兼顾集团用户、小区和农村信息化等客户的覆盖。
  2. 在城域核心层,形成业务控制子层,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业务控制和管理。

2)CMNET
规模扩大且“扁平化”―― CMNET骨干网直接与城域数据网互联。
3)IP专用承载网
在保证高服务质量和高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 IP专网将逐步发展成为多业务承载网络,设置新的VPN(IMS VPN),用于承载IMS各站点设备之间内部接口的互联以及信息的疏通。

接入层

用户市场

接入策略

个人用户

  1. 2G:稳步推进EDGE和增强型GSM部署进程;
  2. 3G:以TD-SCDMA作为为个人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数据业务的主要手段,并利用2G优势弥补TD-SCDMA的不足。并 大力推进HSPA,加速LTE成熟
  3. 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强化网络覆盖、网络质量优势

集团用户

  1. 有线、无线宽带接入相结合,互为补充
  2. 接入网络具备提供捆绑业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能力
  3. 提供统一的业务支撑能力

家庭用户

  1. 以无线宽带为主, 有针对性的发展有线宽带接入
  2. 接入网络具备提供捆绑业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能力

在最后一公里的布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WiFi或者WiMAX等作为补充覆盖

支撑系统

为集中化维护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对3G和全业务端到端的网络运营支撑能力:

  1. 统一的计费接口:内置计费中间件完成IMS网络内部各个功能部件的CDR关联,提供符合3GPP格式要求的统一接口与运营计费系统对接
  2. 统一的开通接口:IMS方案提供统一的SOAP接口与运营商的支撑系统对接, GUP中间件完成工单到IMS网络内各个功能部件的分解和分发
  3. 统一的网管接口:基于统一的、标准的SNMP与运营商的网管系统对接,完成性能、告警的管理方案优势总结
  1. 基于IMS架构标准的统一平台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全系列融合业务应用
  2. 瞻前顾后:立足当前中国移动全业务差异化竞争需求的同时,满足未来全面信息化的转型和演进
  3. 大容量、高密度,最优的容量可扩展性和部署灵活性
  4. 标准的、成熟的运营支撑接口和中间件,便于对运营支撑系统的全业务改造和升级
  5. 经过了大量商用验证:阿尔卡特朗讯已经在全球超过30家的运营商部署全系统的IMS,在超过60家的运营商部署IMS网元和应用,在国内外赢得了大量客户的好评